A+
A-

僧语莲迹

既在中国,岂能不识五台山 ——关于《古清凉传》白话译文(十七)
分享到:

作者:译文/ 释印雲(普寿寺)    类别:僧语莲迹

日期:2019年01月01日

菩提点滴·广学多闻

 

既在中国,岂能不识五台山

——关于《古清凉传》白话译文(十七)

In China, You Will Never Fail to Know Mt. Wutai

原著/唐·慧祥法师

          / 释印雲(普寿寺)

     配图/ 释传立(普寿寺)

 

支流雜述五

 

    [1100a28] 後魏永安二年。恒州刺史呼延慶。獵於此山。有獵師四人。見一山猪甚大。異於常猪。射之飲羽逐之。垂及午時。初雪血跡皎然。東南至一平原之內。有水南流。東有人居。屋宇連接。猪入其門裏。門外有二長者。鬚鬢皓白拄杖。問。卿等何人。乃以實對。長者曰。此是吾猪。而卿妄射當合罪。卿今相捨。也不得入門裏來。獵人對曰。以肉為糧。逐來三日。猪既不得。請乞食而去。曰。可至村東。取棗為糧。而棗方孰。林果甚茂。獵師食訖。皆以皮袋盛之。復跡而還。為延慶說之。猶有餘棗一袋。并枝葉焉。

 

    [1100b11] 齊隱士王。劇居此山。而好養生之術。武定年。文襄在并州。為母匹僂大妃。起四部眾大齋。王躬率百僚。詣齋所。前驅靜道。觀者遠避。時見一人。赤白色美眉。須穎異。衣服鮮麗。容狀至偉。去馬前百步。掉臂而行。前驅驟馬呵逐。竟不能及。迫至城曲。隱入人叢。文襄遙見之。至齋。王自行香。其人亦在齋坐。文襄。親問居貫名氏。有何道術。答曰。滄州人。姓王。名劇。少愛恬靜。不堪家事。寄五臺山。更無道術。聞王設四部大齋。福德無量。竊預禮敬三寶耳。

广学多闻·既在中国,岂能不识五台山(十七)四色·2.jpg 

在后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恒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的刺史呼延庆,在清凉山打猎。

当时,共有四位猎师,他们看见一只肥大的、不同寻常的山猪,立即用箭射之。山猪被箭羽深深射中,拼命逃跑。猎师们争相追赶,一直追到正午之时,地上的初雪与山猪的血迹赫然醒目。

在清凉山东南方的一处平原内,有溪水向南流去;而东部屋宇连接成片,有人居住,山猪随即飞奔逃入门内。

门外,有两位须发尽白的长者,拄着拐杖,问道:“你们是何人?”

猎师们据实回答。

长者说:“这是我们的猪,而你们妄加射杀,当有罪过。你们今应舍弃,也不得进入门内。”

猎人们说:“我们向来以肉为食,这样追赶了三日,既然得不到猪,请让我们吃饱后再离开。”

长者答道:“你们可到村东,取枣为粮。”

只见树上的红枣刚好成熟,林果茂盛。猎师们食完枣后,又用皮袋盛枣,循着来时的足迹返还原处。

之后,猎师们向刺史延庆禀白了此事。那时,还有剩余的红枣以及枣树的枝叶一袋。

北齐时期,有一位姓王名剧的隐士,擅长养生之术,就隐居在这清凉山。

 广学多闻·既在中国,岂能不识五台山(十七)四色·1.jpg

武定年间(公元543年—公元550年),文襄帝高澄在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大同一带),为其母亲匹偻大妃做功德,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弟子。文襄王不仅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设斋处所,而且令人在前驱马静道,使围观者远远回避。

当时,看见一人,他有着红白相间的美眉,胡须新颖奇异,衣服光鲜美丽,容貌相状甚是伟岸,始终在为首的驱马前方百步之远的距离,掉臂行走。身为前驱的骤马不断地被呵逐,竟然也不能超过他!直到被迫转入城角,他才隐入到人丛之中。

文襄王一直远远地看着此人。等到供斋的时候,大王亲自行香,而此人也坐在应斋之列。文襄王见后,问道:“您籍贯哪里?居住在哪?是何名氏?有何道术?”

此人回答说:“我是沧州人,姓王,名剧。从小爱恬静,不堪于红尘家事,就寄住在五台山,更无道术。听闻大王设僧、尼及善男、信女的四部大斋,自知福德无量。于是我特地赶来,准备礼敬佛法僧三宝。”

 

 

 

注:

《古清凉传》,唐朝·慧祥法师著。隋唐时代为五台山佛教全盛期,由本书可得知五台山信仰初期之情形。全书共分五节:

    上卷: ()立名标化,说明五台山或清凉山山名之由来,及佛教徒以此山为佛教圣地之原由。

              ()封域里数,说明清凉山之地理位置。

              ()古今胜迹,记述此山所存古今佛教胜迹、寺、石窟等。

    下卷: ()游礼感通,记载五台山巡礼者灵感之事迹。

              ()支流杂述,收录在家居士于五台山之灵异事迹四件。

 




上一篇:梦 猪 记

下一篇:说说法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