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此三句含有三种精进:擐甲精进、摄善精进、饶益有情精进。
“被弘誓铠”:即被甲精进。“铠”是铠甲,古代的战衣,可用来保护身体。在这里比喻以大誓愿庄严,入烦恼稠林而无有怖畏,所以说是被甲精进。
“积累德本”:此是摄善法精进。积功累德以为因本,因此说“积累德本”。
“度脱一切”:即饶益有情精进。精进地利益度脱众生,所以名为饶益有情精进。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这是说为了上求佛道而遍游诸佛国土,修习菩萨的六度万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积累无量无边的功德。
“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开”,开导、开示义。“化”,即教化。“正真之道”,指佛道。这两句是说下化众生的方便,意思是开示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令其安住在无上正真的佛道上。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常伦”,指一般规律。“诸地之行”,指所超的十地阶次。这两句经文的大意是说,超越十地阶次不必经历多劫,现前速修普贤之德。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此是总结誓约,立下往生极乐必至一生补处愿。
法藏比丘为何要发此愿呢?
法藏比丘观见诸佛剎中,或有佛土中的人天菩萨,虽修菩萨行,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次第进修五十二个阶位,具足修习六度万行,方能渐渐证入一生补处。或有佛土中的众生,无论是利益有情,还是自我修持,都很难自在如意。因此法藏比丘悯诸众生,难以修至不退位,不能证入补处所,而发愿言:他方菩萨,生我国者,不假地位阶次,不历劫数,超证诸地功德,直登一生补处。若还入秽国,修普贤行,度生自在,顿时圆满自他二利。如果不能成就此愿,我就不取正觉。
这一愿启发我们:阿弥陀佛的大愿功德无比超胜,不可思议,能令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悉证得一生补处。恰如省庵大师所说:“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因此,让我们不断增上求生极乐的信心和大愿,精进持念佛名,回向无边有情:同生极乐,共成佛道!
可谓:
二十二愿生净土,
同证不退获补处。
超出常伦诸阶位,
普贤之德圆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