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愿的大意是说,法藏比丘发愿:假设我成佛之时,极乐国土中的菩萨,乃至功德微少者,也能了知亲见极乐世界道场树的无量光明与庄严,及其四百万里的高度。如果此愿不成就,我就不取正觉。
“少功德者”:指福报智慧微少的众生。
“知见”:“知”是意业了知,“见”即眼见。
“道场树”:指菩提树。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一切诸佛,皆于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成佛,故称菩提树为“道场树”。
一切诸佛,皆以道场树而作佛事。如本经后文所说:“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国。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覩其色、耳闻其音、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极乐世界道场树的形相与功德,是极其殊妙、不可思议的。
法藏比丘为何要发此愿呢?
从自力修因证果来看,众生很难见到殊妙的道场树,只有功德甚深的大菩萨方能见到。少功德者福慧不足,无法见到。由此法藏比丘发愿:愿我成佛之时,但凡生到我国土的众生,哪怕福德智慧浅薄,也能得见道场树,获得殊胜的法益。
这一愿启发我们: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之所以如此庄严圆满,皆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愿行圆满无缺的缘故。所谓:“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我们只有生生世世常随佛学,发大愿、行大行、愿行相资,才能令一切菩提善愿究竟成满!
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