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师父法语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四十
分享到:

作者:admin    类别:师父法语

日期:2022年09月13日

2022.9.13(农历8.18)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四十.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五戒”中的“发戒境量”。



备览  事钞云:“如是随机广略,令其悟解。若不知者,心则浮昧,受戒不得,徒苦自他。萨婆多云:若淳重心,则发无教,轻则不发。岂可虚滥,理当殷重。”

 

资持释云:“随机者,须观利钝,所宜广略。大论示导,取解为期。浮谓不重,昧即不明。萨下引示,得否由心重轻。诫令策进,必使开解。”已上皆见事钞记卷八

 

资持云:“重轻二心,难显其相。非谓徒然恳恻而已,要在见境明白,上品要誓,方名增上重心。”见事钞记卷十五



《备览》引《行事钞》里的文说道:如是戒师根据受者的根机,随缘广略给予开导,令其能够理解所说之义。如果受者不能了知发戒境量等,受戒时内心就会浮散暗昧。受戒不得戒,授受双方皆徒劳无功。《萨婆多论》中说:如果以淳厚殷重心受戒,就能感发无作戒体(无教);若以轻慢心受,则不能感发无作戒体。既然如此,受者的心又怎能轻忽浮散呢?依理应当发起殷重心。

 

《资持记》解释说:钞文的“随机”二字是说,戒师应当观察受者的根机利钝,随其所宜给予广略不同的讲解。大体来说,受戒前的开示引导,重在令受者理解明了。“浮”,指内心不殷重;“昧”,指心里不明白。《行事钞》引《萨婆多论》说明,得戒与否,取决于受戒人发心的重轻。所以戒师在劝诫策励受者的时候,一定要使其开解明了。

 

《资持记》中说:“重轻”二心,实在难以彰显其具体相状。并不是单单持有一颗至诚恳切的心就够了,而是重在受戒时内心对于所缘的境清楚明了。并在一切境上,勇猛地发起上品要期誓愿,即“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菩提心,这样才能名为“增上重心”。

 

接着,《备览》又引出《资持记》当中的一对问答。



备览  资持云:“问:所以须示境者。答:众生造恶,由迷前境。恶业既因境起,善戒还从境生。是制法之所依,为发戒之正本。若不明境,将何用心。特此广张,深有远致。”见事钞记卷八



问:为什么要开示受戒所缘的境呢?

 

答:众生造作恶业是由于遇境生迷,心被境转。恶业既然因境而起,善戒自然还从境生。这是佛制立戒法所依之处,也是感发戒体的正要根本。受者如果不能明了发戒所缘的境,受戒时又当如何用心呢?所以,在此特别广泛彰显,实在有着甚深的道理和用意。


可谓:


缘境发心得戒体

学者殷重知此意

如法授受戒为本

精进修学常努力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四十一

下一篇:时常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