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深如海 ——愿天下所有如父如母之有情永具安乐

2019-04-01    作者:释体喜(普寿寺)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普寿道风

 

父爱深如海

——愿天下所有如父如母之有情永具安乐

 

/释体喜(普寿寺)


       记忆当中,爸爸是“超级英雄”和“完美”的代名词,总与幸福和快乐连在一起。上小学和中学期间的人物作文,仅一篇写弟弟,其余全部写的是爸爸。直到上了高中才意识到,是默默奉献的妈妈,把所有的光环都给了爸爸。这次父亲节,妈妈又“让贤”于爸爸,宁愿做最忠实的读者,而我深知她的内心是和乐喜悦的,犹如我出家前一样。

    

    爸爸个子中等,胖乎乎的体型,宽宽的额头,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总是笑呵呵的。直到我出家后,爸爸说要改改形象,从此留起了大胡子,就像我小时候看的图书“动脑筋爷爷”,这是后话。爸爸特别喜欢读书,甚至吃饭都在看书。他小时候爱书是出了名的,经常点着煤油灯在被窝里偷偷看,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戴上眼镜。爸爸看过的好书,再推荐给我们姐弟三看,我们遇到感兴趣或不懂之处,至少也过了半月一月,问起爸爸,即使是很微细的情节也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而那时他又读过了好几本书。后来,我发现爸爸不仅能一目十行,而且还过目不忘,砖头厚的书几天就看完了。只可惜我们姐弟三都没继承这个优点,“书到今世读已迟”,想必爸爸前世就是一位大才子吧,培植智慧方面的善因比较多。

 

    爸爸虽嗜书如命,但却不是书呆子,他十分风趣,是个动手能力很强、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属于非常开明的知识分子。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其它都好,唯有一点——特别爱哭,别人还以为我总饿肚子呢,一看我却是白白胖胖的!为了哄我,手不释书的爸爸为我打造了一个摇篮,从此之后,他一手捧着书读啊读,一手扶着摇篮摇啊摇……妈妈还告诉我,我的第一条裙子,是爸爸亲手缝制的……虽然我对于这些往事的印象已经模糊,但爸爸教我穿针引线、绣出朵朵牡丹花却记忆犹新;记得用餐时,他特意用老唱片播放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甚至为手指纤长、喜欢听钢琴曲的我,准备了一架脚踏风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整座学校也只有一架脚踏风琴!少不更事的我,多年之后猜想:“应该是爸妈节衣缩食攒钱买下的吧。”

    清晰地记得,爸爸陪我们姐弟三在放学后打羽毛球的快乐时光。说句心里话,爸爸虽然体型胖,但动作却很灵活,他也打趣自己是“风度(肚)翩翩”;在大雨倾盆之际,不打伞,也不穿雨衣,爸爸竟然带着我们在雨中奔跑和唱歌,每次妈妈担心地问:“下这么大雨还出去,淋湿了怎么办?”爸爸总是风趣回答:“没关系,回来洗个澡、换件衣服就好了!” 记忆里,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淋雨而感冒过。

    忘不了爸爸给我看的各种画书、小人书、童话世界、动脑筋爷爷、一千零一夜、人物传记等,惹得我浮想连篇……尤其是爸爸在坐落于河南滨河路的后院里,用竹竿架起一面篱笆墙盛开了几个夏季的牵牛花,让我禁不住每天都去看一看,数一数,偶尔也会挑出大大小小的几朵,放在厚厚的书里压成干花,配上其它干花草贴成一幅图案,不经意中也给《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小说配了不少插图。而爸爸看到花开,总是模仿收音机里的语调说:“‘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我对于第一次听到声音体验到奇妙的感觉,归类于血脉相连。那时候,因为到了入学的年龄,我被送到爷爷奶奶所居住的城市,之后在外地工作的爸妈才调回爷爷奶奶身边,一家人得以在老宅院里团圆。那一次,年幼的我仅仅听到一种声音,心里就暖融融、喜洋洋的,像湖水泛开的涟漪……再仔细听,那声音源自回爷爷奶奶家探望我们的爸爸,我惊喜不已,心里乐开了花!多年后,我才辨认出那音声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的永叹调——高亢明亮,热情乐观!我和爸爸的父女之缘,在我出家前的种种梦境里就已明白岂止是一生一世啊,这恐怕也是促成我辞亲割爱放下一切出家学佛的原因之一吧。出家后,尼和尚宣讲《威仪门》时,提到唐代道宣律祖写给弟子的亲笔信(《净心诫观法》):“父母七生,师僧累劫,义深恩重,愚者莫知。”我深信不疑!

 

    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每次回家总是带着一尺多高的各种书籍和当地小吃,他常说:“到一个地方,一定要观看当地的地方戏曲,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仨对书也情有独钟。举家迁住北京后,全家五口人在国家图书馆的借书证就有四个,虽然妈妈没办借书证,却一直支持并鼓励我们多读书。书,一直是爸爸忠诚又贴心的老朋友,唯一不同的是在我出家后的十几年后,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因视力下降,把“看书”改成了“听书”,还让姐姐和弟妹将家里的大部分书籍捐赠给国家图书馆,不再主张买书,认为书不是充门面,不是占为己有,鼓励姐姐和弟弟从网络图书馆借书看,这不单是优秀资源的共享,还能更快地读完一本书。

 

    尽管沾爸爸的光读了不少书,甚至爸爸自认是不少的好书,但我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直至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九日受梦境启示到京西佛牙舍利塔皈依佛门。皈依后的第一念,就是冰心先生的那首诗:“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刹那间,世界如此静好!当时,守护佛牙的法师(亦是后来成就我出家的上演下道剃度恩师)赠我一尺厚的各种佛书。我如获至宝,双手捧回家,如饥似渴地秉灯夜读,只叹相见恨晚,感觉前二十几年的光阴都白白浪费掉了,生命从此有了深度和广度。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就是在皈依的那一刻被唤醒的,我祈祷恩师三宝:“即使有来生,也不要有隔胎之迷,生生世世都不离三宝,久久皈依三宝!”

 

    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时,央视刚刚播完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的第一集,姐姐和我兴奋不已,一边欢歌主题曲,一边模仿女主角扣球的动作……可想当时何其热闹!隔了几日,在爸爸身边,我突然听到了叽叽喳喳的声音;细细一听,正是那日看完《排球女将》后的欢歌和嬉闹……好奇怪啊,声音从哪里来?左看,右看……这时,爸爸拿出一台新式录音机,原来他悄悄将我们姐妹的开心时刻录了音!也是从那次录音里,我才知道自己的声音原来那么吵,从此让自己慢慢学着调柔,我想自己就是从那一次和顽童时代挥手告别的吧。

    二十三年后,我遵从佛制如法如律次第学修,历经净人、沙弥尼、式叉尼,受了具足戒,刚刚过完夏三月的安居,奉尼和尚之命去带小沙弥尼班,把一向喜欢孩子的我几乎挑战到了极限。回忆从小到大,爸爸从来都没有因为读书或休息嫌弃过我们吵闹,并且说:“毛主席还专门在城门楼里读书呢,闹中取静。”谁的慈心大?谁的定力强?我禁不住汗颜!每每至此,想起《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激励自己一定要将究竟安乐的妙法传递下去,正如授我声闻具足戒和千佛菩萨大戒的上如下瑞尼和尚所言:“以诚心供养三宝,以慈心奉献众生,以谦下严格律已,以佛行作为己行!”

 

    爸爸爱孩子,但从不溺爱,他从姐姐和我上小学时就培养我们学着独立生活:买菜做饭,清洗衣服,收拾家务,每年有固定的零花钱由自己选购衣物、文具、书籍以及零食等;上中学的寒暑假期间,让我和姐姐到朋友或亲眷的企业里去打小工,勤工俭学……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锻炼我们将来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生存,都能很好的生活,不要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妈妈也常常鼓励说“艺不压身”,希望我和姐姐将来做一名教师或者医生,要么教书育人,要么治病救人;而爸爸只表态让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坚信他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更愿意让我们自己做出抉择。

    十几年后,在爸爸心情非常愉悦的某一天,我平静地说自已考虑成熟决定出家学佛时,他惊愕得说不出话,笑容凝固在脸上,又逐渐退却……他慢慢转过身,对着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愣了一会儿,半晌又回过头,对我说:“我答应你,你可以一辈子做慈善。”我可以感觉到爸爸内心深深地不舍,但出家大事是考虑已久且必须通过父母许可,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刻迟早都会发生。“爸爸,在世间做慈善和出家学佛大不一样,行慈善虽是善举,但不究竟,仅是培福报而已;出家修行,成就圣道,才能究竟利益众生……”爸爸见我心意已决,沉默许久,又提醒道:“你要清楚,在家学佛,是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亏欠任何人;一旦出家,衣、食、住、行全靠施主供养,如果修行不了道,来世披毛戴角还。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爸爸竟然对因果规律如此洞悉,又如此透彻!尽管他的内心很是不舍,但也没有食言,忍痛默许我出家,正如爸爸当年所言——他希望儿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只要我好好修行,将来圆满道果,必定也能了却妈妈的心愿,因为如来是人天师,如来是大医王!

 

    小时候,我喜欢在静静读书的爸爸身旁,将他那头乌发左梳、右梳、上梳、下梳……喜欢将他埋头读书却泡在水里的双脚洗了又洗,搓了又搓……尽管那时还不大懂这是一种孝行,依《父母恩重难报经》说做这种小孝,即使经百千劫之久,亦不能报父母深恩;《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婆罗门女和光目女,都用念佛法门来救拔造作恶业堕入恶道的母亲;在《佛说盂兰盆经》里,详细记载了孝子甚至可以报答七世父母的甘露法门。“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对我而言是一种希翼和欣慰;但毕竟天道不长久,不是究竟安稳处,我更希望殊胜的佛法能够最圆满的利益父母——皆共成佛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孝!想必那时,父母与我相视,定会熙怡微笑……

 

    值此父亲节之际,又巧遇出家十四年之日,感慨无限,感恩不尽……虽然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但人皆有父有母却是相同的。父母给予儿女的慈爱,看似天经地义,却是件奢侈品,可遇不可求,从来都与金钱和物质无关。如今,身为方外之人,谨代表普天下的佛子僧尼:感恩父母双亲把我们带到人间,赋予康健身心,营造温馨之家,滋养哺育长大,成就出家学佛……定不负此恩此德,唯有不忘初心精进用功,度己度人,自利利他,以报堂上大檀越厚德!

    父母恩深,限于纸笔;亦不敢忘生生世世之双亲,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唯愿亲爱的爸妈和天下所有如父如母之有情永具安乐:

“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福福寿寿,智智慧慧,

  听听佛法,思思佛陀,

     多多念佛,早早成佛!” 

 

 

 

 

 

 

 

 

 

 

 

                                            




上一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二参 船师婆施罗

下一篇:一尊佛像的来历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