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台山普寿寺简介



DJI_0007_看图王.jpg


普寿寺坐落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台怀镇中心地带,东靠玉带般秀丽的清水河,西倚灵鹫样壮美的菩萨顶,南近耸立云端的大白塔,北望“华北屋脊”的叶斗峰。俯观其形如莲花蕊,仰视其势如狮子吼。

早在宋元佑年间,普寿寺属于大华严寺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种种因缘,此道场逐渐式微。清代重修,相传藏地大喇嘛在此讲经半年。文革期间,该寺被挪为他用,殿宇佛像毁坏殆尽。改革开放之后,上通下愿老法师为恢复普寿寺,兴办十方尼众道场做了不懈地努力,1990年底,老法师的申请得到政府批准。1991老法师往生,其弟子如瑞法师、妙音法师为完成先师遗愿,以仅有的105元,在一片废墟上,着手修建寺庙。面对残垣断壁,摇摇欲坠的危房,如瑞法师在残存的黑板上挥笔写下:“继承上通下愿老法师的遗愿,爱国爱教,自己动手,修建寺庙。阿弥陀佛!”由此踏上了建寺安僧,创办尼众僧伽教育、树正法幢、弘法利生的征程。

普寿寺历史照片-1.jpg

普寿寺历史照片.jpg

普寿寺复建以来,确立了愿老法师倡导的“以华严为宗,以戒律为行,以净土为归”修学宗旨,建构了系统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与尼众教育体系。为佛教界培养了一批批爱国爱教、如法如律、具足威仪幢相、讲求真学实修的僧才。1992年开始招收培训班、安居班学生,累计培养4000多位尼僧。

2002年,普寿寺复建太原“妙吉祥寺”。为培养新时代弘法僧才,如瑞法师以发展的眼光,拟定并实施了高瞻远瞩的僧伽教育战略方案——寺院与社会高校合作办学。寺院选拔道心坚固、佛学基础扎实的尼众,依高校学制学习国学及相关国民教育课程,以期推动“佛法本土化、人间化表达”的进程,深化并提升人间佛教,使佛法更接地气。2002~2007年,妙吉祥寺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古汉语、历史、教育等专业学僧共7期,毕业生达108人。以联合办学模式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尼僧,意味着我寺在传承古德先贤理念的基础上,迈出了继往开来的新步伐。也为后来“三加一僧伽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五台山尼众佛学院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应十方信众祈请,立足于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普寿寺还对在家佛子施以热爱国家、遵纪守法、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2002年至今,举办了10期“正信居士培训班”,11期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亲子班”,9期大学生夏令营。

2005年,榆次区政府将待建的大乘寺交由普寿寺管理使用(2007年妙吉祥寺住众入住),随之又划拨300亩土地供普寿寺修建清泰安养院。考虑到都市中弘扬佛法、服务社会的需要,如瑞法师与护法居士筹建并登记注册了“菩提爱心协会”。为如法定位、科学管理,有效推动并完善当代尼僧教育,如瑞法师提出“普寿寺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的构想。所谓“三”:即普寿寺、大乘寺、菩提爱心协会;所谓“一”,即清泰园。普寿寺定位为修道基地、大乘寺为教育场所、菩提爱心协会为慈善机构、清泰园为该协会主办的一项慈善事业。至2010年,普寿寺、大乘寺、爱心协会基本完成基础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清泰园的建设亦取得一定成绩;学生管理、学修课程安排等也大体到位,“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的总体规划及构想基本得以实现。实践“集实修、教学、慈善为一体”的僧伽教育理念,可谓普寿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亦是尼众僧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幅度飞跃。

2011年,普寿寺获得国家宗教局批准,正式成立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由此表明:普寿寺经20年的探索实践,其道风、学风及取得的尼僧教育成绩,得到教内外的普遍认可。自佛学院正式挂牌始,共招收本科班367位、研究班学生61位。迄今,完成学业的本科班学生350人、研究班学生29人。尼众佛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普寿寺“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走向成熟,形成山上山下融为一体、共同实施同一理念的新局面——“以修道为根本,教育为保证,慈善为方便,引导众生觉悟人生,和谐社会,解脱成佛。”

回顾普寿寺二十多年来走过的历程,千余位尼僧感念三宝慈光照耀、党和政府英明领导及护法檀越正信护持,当一如既往,爱国爱教、精进办道,在人间佛教的践行及尼众僧伽教育的建设道路上谱写一篇篇新的乐章! 

2017年安居合影.jpg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