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法心念反转“锦鲤”幻象 ——再说当代青年人生非典型性面向的解脱之道

2019-04-01    作者:隽庐主人(太原)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菩提动态·世界智慧日·智慧和生活

 

以佛法心念反转“锦鲤”幻象

——再说当代青年人生非典型性面向的解脱之道

 

/隽庐主人(太原)

 

    “锦鲤”是2018年网络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影响极大的一个,与“佛系青年”一词源于日本不同,“锦鲤”来自中国本土。

       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的转发抽奖活动将中奖人命名为“中国锦鲤”,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中国锦鲤”的幸运获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鲤鱼跳龙门”的说法产生微妙暗合。随后“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于是“锦鲤”成为“好运”的象征,网友甚至把运气好的人戏称为所在行业的“锦鲤”。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锦鲤”一向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民间传统中,鱼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早作为图腾图案被人们所敬仰,如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图案,实际上是一种图腾生殖崇拜,象征着祥瑞、吉利。鱼水交融,则象征家庭幸福快乐。在汉代前后,黄河鲤鱼跃过龙门即可化龙的传说,是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借喻。锦鲤到了唐朝大放异彩,因为“鲤”和唐朝的“李”姓皇帝谐音,因此鲤鱼备受宠爱,锦鲤的名字也从此确定,开始作为观赏鱼被大规模养殖,鱼袋、鱼符在官员中普及开来,并且成为文人骚客挥毫泼墨的日常题材。后世传统年画中,以鱼和金银财宝相互环绕或肚兜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等图案,寓意生活富足,连年有余。传统中的“锦鲤”,以其受人崇拜、代表好运气给予人积极期望等特征成为一种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

    然而,当“锦鲤”被新媒体用于营销而瞬间走红并发酵成使人迷恋、乐在其中的具有物质或精神回报无限可能的“锦鲤事件”之后,传统文化中原本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就成为当下社会青年们“如梦幻泡影”般的盲目狂欢。年轻人乐此不疲地转发着有关“锦鲤”的微博:校园里,幻想“转发杨超越,科二一定过”;职场上,幻想“转发刘谦的壶,新的一年要什么有什么”;生意圈,幻想“转发上上签,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生活中,时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过去的自己说声对不起”;消费时,自诩“穿上××限量款,美成迪丽热巴”……似乎人人皆可是“锦鲤”,小概率事件中的运气演绎成了想什么是(有)什么的豪气!

    由一个网络热词而引发当下社会青年们对于“锦鲤”热捧,实际上体现的只是一种“躺赢”式的撞大运心态:人生开挂,天上掉馅饼,不须努力就能心想事成。不劳而获的空虚,遮蔽了努力的意义;人生失意的发泄,取代了奋斗的目标。锦鲤,不过是以虚拟现实的名义为时代洪流冲击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狂欢的广场。如果说,有谁相信运气可以改变人生,躺着也能赢得人生,那样的人生只能是一种幻象,只怕是一朝黄粱梦醒,白了少年头!对此,我们需警惕和反思的是:媒体在网络空间营造的“锦鲤”是否存在一些足以摧毁青年信念和心智的元素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锦鲤”幻象与“佛系”生活一样,绝非当代青年人生的典型性面向,而是非典型性的迷途。

   “锦鲤”式的幻像和狂欢,儒家认为是后天“习染”而导致“性恶”,佛教认为是执着“三毒”而堕入“无明”,道家则认为是损毁“不足”而贪图“有余”。一言以蔽之,是贪欲和愚痴蒙蔽了本来清净的心性。

 

    世出世间的人生理想,不外是脚踏实地付出与回报。新时代,国家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佛教也奉行如是因、如是果的法理,通过因地的努力而自得善果。世出世间都有一种正能量,即为年青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坚定其信念和心智,激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实际上也有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寓意。在这方面,佛法的作用似乎更加体现了智慧的一面,《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锦鲤”幻像无常,即如泡如影,风击水成,从业缘现,岂能久住?即如露如电,暂有即无,忽有忽无!明末高僧禅门临济宗憨山大师在《观心铭》中说过:“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意思是,观察身体,犹如执着外相,只是假名为身,不过如镜中像、水中月了不可得。观察心性,犹如放下外相,却光明而圆满。为什么不能执着于“有为法”而要放下“外相”?有为则有欲,相中会生欲。“锦鲤”幻像,由心性无明而生出非分欲望,此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常人如何能承担得动!

 

    为什么要倡导以佛法反转“锦鲤”幻相?儒家讲担起责任,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佛教讲放下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所谓“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世出世间,殊途同归,都可成事。世间法讲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佛法讲“六度”,其为首者就是布施,福报是以“布施”法门修出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毕竟世间诱惑太多,奋斗道路的艰难往往令人望而却步;而用佛法来参照行事,可以说是既有目标,又有方法,佛法的智慧也就在这里。

    正如“佛系”生活、思惟方式带来的消极避世人生观,并不是当代青年人生的典型性面向一样,“锦鲤”也不应该是。

 

    注:隽庐主人,一名文生,金石,祖籍山西晋源,1955年生于太原,文化学者。

 




上一篇:西安朝圣心得体会

下一篇:轮回里,终于遇见您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