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一〇

2024-01-02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一一〇.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在家备览》。今天接着来看《多论》所说的八种无作(作俱无作、形俱无作、要期无作、异缘无作、助缘无作、事在无作、从用无作和随心无作)。



备览  业疏云:“问:此从用业,与前作俱有何等异?


答:业相虚通,不相障碍,间杂同时,随义而别。且如持鞭常拟加苦。既无时限,即不律仪,为形俱业。要誓常行,即名愿业。口教打扑,即是异缘。前受行之,又是助业。随动业起,即是作俱。鞭具不亡,即名事在。随作感业,岂非从用。恶念未绝,又是心俱。故举一缘,便通八业。余则例准,知有无也。”



《备览》引《羯磨疏》的文问:第七“从用无作”与前面的第一“作俱无作”,有何差别呢?


回答:前面所说的八种无作的业相是虚通的,彼此没有妨碍,或间杂交错,或同时出现,随成业之义而有所不同。暂且以手持鞭子常要与人施加痛苦为例,既然这种心念是长期存在的,没有时限,此行为即属于恶律仪所摄,所发为形俱无作。由于彼人立誓常行此业,所以又会产生愿无作(要期无作)。彼人用言语教唆他人打扑行恶,即会感发异缘无作。随着所教之人行恶,助缘无作又会生起。彼人动身发语兴造恶业,就会感发作俱无作。只要行恶的鞭子长存不坏,事在无作就会与之同在。随着彼人造作鞭打之业,从用无作即会生起。因为恶念始终不断的缘故,随心无作则会常存。


以上事缘,即是通于八种无作业性的情况。其他事缘可以通过例比参照来了知八种无作的有无多少。



济缘释云:“问中,欲彰业相,故蹑相滥以为问端。

答中三。初通示。动念成业,业体皆心,故曰虚通等。瞥起不定,故曰间杂同时。下文且举一缘以明间杂。若知心念随缘起灭,动变不恒,则善恶邪正,或离或合,刹那万异,何止于此哉?且下列示。前则作俱在初,此归第五。余并同前,寻文自见。然下随心,本据定慧,此云恶念未绝,乃是随义明之。”



《济缘记》解释说:《羯磨疏》中的问辞是想彰显八种业性的相状,所以把第七“从用无作”和第一“作俱无作”是否相互滥同,作为问题提了出来。


答辞分三节。首先是通括显示。起心动念即会成就业相,由此可知,八种无作都是以心为体,因此疏文说“业相虚通,不相障碍”等。凡夫的心念,瞥尔之间变化不定,所以说八种业相“间杂同时”。下文暂且举出一种事缘,来说明八种无作业相间杂交错的情况。如果能够了知众生的心念是随缘生灭、变化不定的,那么就会懂得,无论是心念的善恶邪正,还是八种无作的分离合会,都是刹那万变的,又何止文中所列的八种情况呢?


疏文的“且如持鞭”下是列示说明。前面在出示《多论》的八种无作时,作俱无作排在最初,此处例举说明排在第五。其余七种无作则与前文的顺序相同,查阅前文即可了知。然而,下文提到的随心无作,原本是从定慧心中发起的。此处说由于伤害众生的恶念不绝而感发随心无作,乃是随于前文的义来说明的。希望大家能结合前后文来看。


可谓:


八种无作相虚通,

业自心起动念成。

心随境转恒不定,

随业受报是众生。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不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下一篇:2024元旦祝福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