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格言联璧》十八

2020-09-09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9.9(农历7.22)学习《格言联璧》十八.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格言联璧》敦品类的学习。

 

“敦”本为厚重义,引申为奋勉。敦品,即砥砺品德。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以“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作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善于学习的人,应当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追求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

 

在《格言联璧》中,古人警策我们:“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这段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做人以品格为重,假如存有一点卑劣污浊的思想,就不能称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品格以言行为重,假如做过一件愧对人天的事情,也不能尊为泰山北斗的人品。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为众人所敬。

 

《禅林宝训》有言:“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非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

 

古德教诲:世间最值得尊崇的莫过于道,最值得称美的莫过于做一个有德的人。人如果能时时以道德存心,虽然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也不会感到穷苦。如果没有道德,即使位居天子,君临天下,也没什么可荣耀的。

 

做人应以道德为立身之本。一个人的势力和地位不过及身而尽,道德却千古恒存。所以学者于此当猛省深修,既不汲汲于富贵,亦不戚戚于贫贱,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衡量一个人的道德要看他的言行,而佛所制定的戒律恰恰是从事相上入手,直接规范我们的身口意,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检验是非的标准。真能依于佛戒来行,自然可以提升道德,令人钦敬。

 

《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着这样一个公案:


一位比丘出门乞食,来到了穿珠人家。正当穿珠师为比丘取食的时候,走过来一只鹅。它看见地上有颗珠子,颜色发红,立马吞进了肚子里。


不久,穿珠师发现宝珠不见了,心里非常着急。他看旁边没有别人,就以为是比丘偷了,于是将比丘捆起来拷打。比丘本来知道珠子是被鹅吞到肚子里了,但考虑到说出实情鹅的性命难保,因此宁愿挨打也不说。结果,比丘被打得头破血流。


这时,鹅见地上有血,便去舔食。穿珠师正在气头上,见状,一气之下就打死了这只鹅。比丘见鹅已经死了,这才说出真相。


穿珠师说:“你怎么不早说呢?白白挨了一顿打。"比丘说:“我本来是想保住鹅的性命,没想到它还是被你打死了。要是鹅不死,你打死我也不会说。“穿珠师剖开鹅的肚子,果然找到了宝珠。



比丘发大慈悲心,严格持守不杀生戒,成就了一个修行人的品行。学佛人也要以这种精神来为人处世,提升自己的道德,从一言一行入手,做一个有浩然正气、品格高尚、顶天立地的人

 
可谓:
 
人以品格为第一,
言行一致勤努力。
千学万修在于真,
堂堂正正立天地。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谈谈实行 | 第二篇

下一篇:惜福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