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自之自觉

2022-04-04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4.4(农历3.4)八自之自觉.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尼和尚所教诫的“八自”当中的最后一个“自”——自觉

 
何谓自觉
 
自觉,可以理解为自我警觉、策励,无需他人督促。也就是说,自己能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主动负责、履行义务。
 
从深层次上讲,自觉是自己由于有所认识而觉悟,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觉醒。如《孔子家语》中云:“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大意是说:我一生中有三大过失,到了晚年才觉察醒悟,后悔莫及啊!
 
佛教中的自觉
 
自觉,即觉悟自我本具之佛性,只要依于佛的教导,勤修戒定慧,都可以解脱成佛。
 
佛陀是大觉者,具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功德。
 
自觉,简别于凡夫。因为凡夫沉迷,全不自觉,而佛则朗然大觉。
 
觉他,简别于二乘。因为二乘自求出世,无兼利心,不能觉他。佛则大悲普度。
 
觉行圆满,简别于菩萨。因为菩萨虽然自觉觉他,但无明未尽,觉行尚未圆满。而佛之觉行则达到究竟圆满。
 
佛法博大精深,汪洋浩瀚,其核心旨趣首在“自觉”。只有自觉,方能觉他,继而觉行圆满
 
自觉与发菩提心
 
菩提就是觉悟、觉醒的意思。发菩提心就是要开发我们本具的佛性。大乘佛教的修行者,皆以成佛利益众生作为修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学佛要发菩提心。
 
参老和尚曾开示说,“发菩提心”离不开三种心:第一是出离心,就是厌离世间,对世间不贪恋。第二是大悲心,一切众生不了知佛法,不能出离轮回,因此要生起大悲心,并且不能有爱见、染着。第三是般若心,没有智慧的大悲心不能普度一切,智慧就是般若心。
 
其实这三种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三心当中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发菩提心。
 
在生活中自觉
 
《六祖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可见,佛法就在生活中,它是一种能令人生变得觉悟、活泼的方法。宗门下有一则“磨砖作镜”的公案,正契合此理。
 
马祖道一禅师少年出家,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后天天闭目打坐。
 
一天,怀让禅师问:“你整天打坐,图什么?”
 
道一禅师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后便拿起一块砖,在旁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禅师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作镜子。”
 
道一禅师又问:“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打坐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禅师问:“打坐不能成佛,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说:“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你是打车,还是打牛?”
 
道一禅师默然。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之中。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佛。如果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了。”
 
道一禅师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当下心开意解。
 
这则公案,让我们懂得了心的重要。可见,我们一定要自觉啊
 
可谓:
 
自觉自省自讨论,
人生百年几朝昏。
把握当下应做事,
报答师长教诲恩。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清明至 念佛时

下一篇:学习《净行品》一二三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