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一

2022-04-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4.26(农历3.26)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上周我们通过学习《在家备览》,了解了化教与制教的不同。今天接着来看第二支的内容,辨明戒法与善法。


备览 第二支 戒善

先看《在家备览》的文。

备览 业疏云:“问:一切善作尽是戒否?答:律仪所摄善作名戒。自余十业,但单称善,不名为戒。”

济缘释云:“戒有二义,一有本期誓,二徧该生境。余善反之,故不名戒。”见业疏记卷十五

《羯磨疏》中提出一设问:既然戒有止持和作持,那么一切善的造作,如日常的善行等,是否都是戒?

回答:只有律仪所摄的“善作”名为戒;其余的十善业,只能称为善,不能叫做戒。

《济缘记》对此解释说,戒有两点要义:一是有本来的要期誓愿,也就是受戒时的愿心;二是遍该一切有情、无情境上发起断恶、修善、利益众生的心。这样的善作,才名为戒。其余的善,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能叫做“戒”。

再看《备览》的文:
 
备览 事钞云:“宜作四句。一者善而非戒,谓十中后三是也。律不制单心犯也。二戒而不善,即恶律仪。三亦善亦戒,十善之中前七支也。以不要期直尔修行故名善也。反此策励故名戒也。四俱非者,身口无记。”

资持释云:“初句后三者即贪嗔邪见。化教所禁故名善,律所不制故非戒。四分重缘相同十业可入戒收。若约菩萨十善俱戒,如是知之。第三句中,初示相,以下双释。不要期者显示世善无愿体也。反此者谓有要期受体,然后如体而修。”见事钞记卷十六

《行事钞》当中说,要想清楚地了知戒法与善法各自的属性,应当作四句加以简别:

第一句,是善法而不是戒法。

这是指十善业当中的后三法:不贪、不嗔、不痴。

《资持记》解释道,贪、嗔、邪见是化教所禁止的,所以不贪、不嗔、不痴名为善法。再者,声闻律中不制单纯的心念结犯,因此如果只起贪瞋痴等心念,则不犯戒。但如果就《四分律》分通大乘之义来说,当第二念紧追前念,相续缘于前一个恶念时,就应该入于戒法所收摄的范畴,即会犯戒。如果约大乘菩萨来讲,由于初起心不正确就会犯戒,所以现在说的十善业也属于戒法。

第二句,是戒法而不是善法。

这是指所受的为恶律仪,如印度外道的恶律仪。“戒”也有善戒与恶戒的区别。恶戒,就是恶律仪,又名不律仪,是为自活或者为得利益而立誓行屠杀等业。恶律仪能障清净的戒律,故名恶戒;又因不禁断身语之恶,所以叫做不律仪。

《大般涅槃经》中列举了多种恶律仪,如:为利饲养羔羊肥已转卖,为利买羊屠杀,为利饲养猪豚肥已转卖,为利买猪屠杀,钓鱼,网捕飞鸟,劫夺……因为这些造作常与杀生、损恼众生有关,所以被称为“恶律仪”。

第三句,既是善法也是戒法。

这是指十善业当中前面身口七支的造作。如果一个人没有要期立誓,只是按照世间道德标准来谨防身口修习世善,因为没有“愿体”,所以名为善法。如果事先有要期授受的体,策励为善的修持便称为戒法。

第四句,既不是善法也不是戒法。

这是指身口所造的无记业。也就是指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造作。

通过以上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戒和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谓:
 
善与戒法四句明
立愿受戒成佛本
断恶修善依正教
真学实修妙道成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二

下一篇:命在我立有信心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