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八

2022-05-25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2.5.25(农历4.25)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八.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备览》第三节的第一项“圣道本基”。
 
备览 戒疏续云:“然烦惑难清,要由方便,致设三学用为治元。故成论云:戒如捉贼,定缚慧杀。三行相因,斯须摄济。故初行者,务先学戒,检策非违。三业清净,正定正慧自然而立。”  行宗释云:“欲明三学开设之致,此略叙之,则文无所壅。夫一切众生,本来皆具真精妙性。性之为体,唯寂唯照。一迷此性,乃昏乃散。翻号无明,积成烦惑,计有人我,随境发毒,鼓身口意,造生死业。流转诸趣,亿劫无穷。大觉慈哀,将令离苦,察病设药,对分三种。内心昏动对立定慧,身口非违对立净戒。圣教虽多不越三学,三学所立唯依色心。论其起也,则从本以发枝。用其治也,则先粗而后细。首先制戒,意在于斯。譬夫浊水,风激波腾,风波未息,欲得清澄,无有是处。三学次第,理数必然。乖越常模,去道全远。烦即昏浊,惑谓乱动,三毒结使劫掠善财,喻之如贼。三行相因,谓次第而生。斯须摄济,谓不可相离。”已上皆见戒疏记卷一
 
《备览》继续引《羯磨疏》的文说道,众生的烦恼深重,很难彻底断除,必须要借助于种种方便,所以佛特别设立了戒定慧三学,渐次去除众生的根本烦恼。三毒烦恼就像世间的贼一样,能够劫夺众生的善法功德财,所以《成实论》用比喻说明了对治烦恼的过程:戒喻如第一步把贼人捉住;定喻如进一步把贼人捆绑起来;慧喻如最后把贼人杀掉。可见,戒定慧三学次第相因生起,彼此不可相离
 
对于初学者来说,务必要先学戒法,用戒律来检点警策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可违背佛的教导。三业清净了,正定正慧自然现前。
 
灵芝律师又特别说明了戒定慧三学次第相因的缘由。一切众生皆悉具足与佛无二无别的真如妙明觉性,空寂的性体上本有照了万法的般若光明。一念妄起迷失真如自性,本有的智光便转为晦昧不清的无明。当烦恼越转越粗,妄惑越来越炽盛时,就会计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于外面的境界妄起贪嗔痴三毒烦恼,鼓动身口意三业造作生死恶业,由业感果流转于六道中受种种的苦楚。如此周而复始,亿劫没有穷尽。
 
大觉世尊慈念哀愍众生,想要救拔一切有情离苦得乐,于是观察众生的种种烦恼病苦,相应施设了三种法药:为对治众生内心的昏昧掉动,制立了定慧二学;为制约众生身口的非法,制立了清净的戒学。
 
佛四十九年说法设教虽多,但不出戒定慧三学。而三学的建立,唯依于色心二法,也就是众生的身口意三业。说到众生的起惑造业,就像大树先生根而后发于枝条一样,心里先起烦恼而后发之于身口造业。谈及对治烦恼的过程,则先粗而后细,先制令身口不起恶业而后对治内心的烦恼。佛制戒的用意,就是先令身口不造粗相的过非,而后再对治内心微细的烦恼。就像一潭浑浊的水,狂风吹来,波涛汹涌。风没有停止,想要让水澄清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学的修行次第,依理来讲也须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如果乖违了这个常途的轨模,就会远离于圣道。
 
备览 资持云:“五分功德以戒为初,无上菩提以戒为本,安有弃戒别求圣道?智论所谓‘无翅欲飞、无船欲渡’。圣言深勉,可不信乎。”见事钞记卷十五
 
下面,《备览》引《资持记》的文,再次强调戒是圣道的根本。
 
文中说,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以戒为首位;无上菩提佛果,也以戒为根本。哪有弃舍戒律,而另求无漏圣道的道理呢?《大智度论》中说,如果欲弃舍佛制的戒律而求于圣道,就像没有翅膀想要飞翔、没有舟船想要渡海一样,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佛陀深切的劝勉之语,我们怎么可以不信受奉行呢?让我们发起成佛利生的大愿,努力学戒持戒,成就定慧,广利一切!
 
可谓:
 
断恶修善戒为本
戒行清净定慧生
依于佛教断烦恼
三学成就利有情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十九

下一篇: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七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