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说无常经》十一

2020-10-26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0.10.26.(农历9.10)学习《佛说无常经》十一.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这两日我们学习了《无常经》开篇别赞佛宝偈的前两句:“稽首归依无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今天接着学习:“为济有情生死流,令得涅槃安隐处。”

 

“济”是救济的意思,“有情”又名众生。不论称“有情”还是“众生”,都是指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就像人、猪、猫、狗、虫子等。而草木山河大地等是非情,也叫做无情。

 

“生死流”,生死能使人漂没,故名为流。为什么众生会流转在三界当中呢?因为众生起惑造业,由业招感三界的苦果,受分段生死之苦,头出头没,生死循环无有停息。虽然生到人中有机会修学佛法,但如果不知道珍惜人生,不懂得通过修行来了脱生死轮回,一转眼也就百年了

 

不要认为我们的生命很长,《无常经》上说:“世上无一事,不被无常吞。”凡是人都是要死的。人虽然有少乐,乃至于天人有天乐,但终不能逃脱六道轮回的苦。因此,佛要救拔众生出生死之流。最后要把众生度到哪里去呢?“令得涅槃安隐处。”

  

“涅槃”是梵语,华言寂灭、圆寂、灭度,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大寂静定的境界。住于不生不灭当中,就能够远离老病死等一切怖畏,所以称为“安隐处”。佛在因地做菩萨时,生生世世都在帮助众生得到安稳之处。

 

《六度集经》里有一则佛因地的故事。


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着出众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着济度众生的悲愿。


有一天,猕猴爬上树梢采集果子,远远地看到有个猎人被困在深谷之中,并且发出哀号求救的声音。猕猴闻到了求救声,便悲伤地流泪说道:“我曾经誓愿成佛,就是为了救度众生。今天我如果不救这个人,他必定会死去。”


于是猕猴来到了谷底,将猎人背在身上,沿着草藤丛生的崖壁攀爬上山,踉跄地来到平缓的坡地,慈悲诚恳地规劝猎人说:“我好不容易把你救上来,希望你以后能改过自新,不再捕杀动物荼害生灵了。”


猎人躺在草地上喘着气,完全不顾猕猴苦口婆心地劝诫,心里头不停地盘算着:先前在谷底当中,因为没有食物差点饿死。如今躺在这片草坡上,也还是只有饿死的份。倒不如将猕猴杀来吃掉,这样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了。想到这里,他拿起石头,往猕猴的头顶砸了过去!


猕猴对此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防备,头部受到重击后血流不止,最终倒在了地上。此时,猕猴心中毫无悔恨,反而怜悯起猎人的恶行,并为他感到悲伤难过。猕猴心想:我今日无缘度化此人,但愿他能承蒙佛菩萨拔济,信受佛法,究竟解脱。


故事中的猕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菩萨道时的过去世,而猎人则是提婆达多的过去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悲心是菩提心生起的因,发菩提心之前,先要培养大悲心。经论里有讲,真想了生死成佛度众生,具足悲悯众生和愿意成佛的心,才能够称得上发菩提心。佛在因地修行时曾发下无数甚深广大的誓愿,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做,最终才得以成就佛道,运用悲智,广利众生。

 
作为因地修行的凡夫,我们要仿效诸佛菩萨的愿行。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锲而不舍地砥砺前行,定会成功
 
最后,依经中之偈赞叹佛陀: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佛说无常经》十二之一

下一篇:永驻年轻心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