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大人觉经》十一之二

2021-02-05    作者:admin     已浏览:()
分享到:
阅读模式

2021.2.5(农历12.24)学习《八大人觉经》十一之二.mp3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昨日“小年”放假,今天继续学习《八大人觉经》。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七觉的第一句“五欲过患”,现在来看后面的经文。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这是告诉我们,纵然是红尘中人,也不应贪染世俗之乐。所谓“世乐”,一般来说有十种:女色、财宝、声名、饮食、睡眠、家宅、田园、衣服、眷属、官贵。所谓“不染”,是说如莲花不着水、像日月不住空那般不粘着的心境。
 
怎样才能做到“不染世乐”呢?经中介绍了五种方法:一常念三衣,瓦钵法器;二志愿出家;三守道清白;四梵行高远;五慈悲一切
 
先看第一法:“常念三衣,瓦钵法器。”
 
“三衣”是比丘的法服,又叫袈裟、坏色衣,是贤圣沙门(出家)的标帜。《僧祇律》中记载,佛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胜,所在之处,一切天龙善神皆会给予守护。 
 
“瓦钵”,梵语钵多罗,简称钵,有泥、铁二种,华言“应量器”。钵是出家人的食器,材质、颜色、体量,都有一定的标准,皆应符合佛制。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殿,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等佛事的器具,乃至锡杖等修行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如引磬、木鱼、幡、盖、灯、香、佛龛、念珠等。
 
佛弟子为什么要“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呢?因为这三种事物代表着出世间的清净幢相,是慈悲、清净、解脱的象征,功德善利,非同一般。若能常常念持,自然可以增长道心,远离烦恼,积聚福慧资粮,成就出世功德。
 
我们再来看“不染世乐”的第二法:志愿出家。
 
出家既能远离尘世愦闹,又可断绝烦恼系缚。出家人辞亲割爱,无牵无挂,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洒脱自在,无得无失。若能勤行修道,就可以出累劫生死之家,圆成佛果,广度一切。因此,蕅益大师悲心劝勉在家佛子:虽修智慧福德,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僧宝、住持佛法。当知三世诸佛,无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
 
关于出家,可以用四种情况来说明:
 
一、心出家,身不出家。身虽在家,但能够发起了脱生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并且能够精进修道。
 
二、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虽然出了家,但心里面仍然想着俗事,每天为了名闻利养奔波劳碌,不能依于佛的教法“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三、心未出家,身也未出家。身和心都没出家,不懂得利用宝贵的人身来修解脱法。
 
四、心出家,身也出家。外现僧相,内发无上菩提道心,对于佛所说的圣教刻苦精修,又能够勇于荷担如来家业,广度众生。
 
宋朝皇帝宋仁宗非常向往出家生活,他写了一篇《赞僧赋》,里面说道:“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身穿百纳衣,口吃千种粟。夜坐无畏床,朝睹弥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与万足。”
 
晋译六十华严有偈:“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常乐出家求寂静。”这是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因为看到众生不认识出家法,被五欲所缠缚,乐着生死、不求解脱,所以才示现不乐处五欲,舍弃国财和王位,出家求取寂灭之乐的。
 
古德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等所能做到。若不是福德善根深厚,很难放下世间五欲来出家修道。由此可知,在家佛子虽然身在世俗,但可以在内心发起“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的大愿。进而以愿导行,精进行道,早证佛果,广度有情。
 
有传清朝顺治皇帝出家为僧,亲笔提写十一首“赞僧偈”,今引其中一首,和大家分享:
 

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肩难。

 
最后,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上一篇:学习《八大人觉经》十一之三

下一篇:小年感言



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普寿寺

普寿寺客堂电话:0350-3354537 13593225901

五台山普寿寺 版权所有 晋B2-20070001号